“豫大?”叶知寒看着手中的通知书,还没有反应过来。
华夏二年,高考招生制度还没有制定,现在的高校招生有些类似于古代的“举孝廉”,各个村镇合作社推选出才思敏捷德行较好的年轻人汇报给市里,然后由市里进行走访考核,最后给出名额。
之前是怎么通过考核的,叶知寒已经没有了印象,但看着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,心中还是不免的激动了起来。
“知寒,去豫大打算学什么专业?”顾贤笑道:“平常村里的发言稿都是你写的,你文字不错,豫大的文学系很不错,你在里面好好学习,咱们村里说不定也能出一个大作家了。”
叶知寒深吸一口气,道:“我学军工机械。”
不远处,正在插秧的村民笑道:“学军工机械还去啥豫大,直接去咱们洛城拖拉机厂多好。”
叶知寒没有回应什么。
也没有人知道他心中藏着什么。
身后的村民还在议论。
叶知寒拿着豫省的录取通知书从地头离开。
按照脑海中模糊的记忆,他回到了村子。
一所破旧的土房子,墙上还有弹孔和没有完全褪色的血迹。
那就是自己的家。
接着,脑海中的记忆,便将他今生的遭遇一一浮现在眼前。
北洋二十三年。
倭军犯境。
留守的北洋军不战而退,北邙山上曾经坏事做尽的山贼,反而成了骨子最硬的人。
除了逃亡的人,剩下的还在村子里的成年男人,全部响应了北邙山流寇的号召,组成了保护村子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但缺粮缺枪的结果,仍是不可避免的惨败。
他的所有亲人,便是死在那一场战役之中。
叶知寒那时只有三岁,被父母塞在了满是木炭和鼠蚁的土炕下,侥幸活了下来。
被打散的村民后来又回到村里,发现了啼哭不止的他,将他从饿死的边缘救了回来。
叶知寒回到家中简单收拾了一下衣物和干粮,便起身前往豫大。
国祚初立,百废待兴。
这会儿有首出名的童谣,基本上把衣食住行全给概括了——
四个兜的中山装,小米高粱吃得香,几户人家一个庄,走亲访友靠步量。
全国上下只有几条断断续续的铁路,前往豫省大学的一百多里路,他一半要坐牛车,一半则要靠自己的双腿。
……
两天时间,到汴城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。
伯伯说是要到郑县进粮食,实际上一路把他送到了豫省大学门口。
接着,从牛车上放下来一袋九二米和一袋八一面。
这是入学的学费,也是一年的口粮。
叶知寒就坐在这两袋米面上。
豫省大学外已经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在这儿守候,其中豫省人居多。
曾经的豫省大学和华清大学以及京都大学并驾齐驱,来历都不太光彩……说起来还是庚子赔款那档子憋屈事儿。
但不管怎么说,这也算是国内曾经三大顶级名校之一了。
不过相比于华清大学和京都大学,豫大的经历很坎坷。
北洋二十二年,豫省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了津门北洋学院,也就是现在的津门大学;
北洋二十六年豫省大学畜牧系与西北农专、西北联大农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,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;
华夏元年,曾经属于豫省大学的中原大学,前往了江城,主要系科、学院,成为今天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、江城音乐学院、鄂省美术学院以及羊城美术学院前身的一部分。
一系列的拆分重组,彻底将豫省大学掏空,如今的豫省大学虽然还有盛名,但实际上也就仅剩下师范和文学两个院系。
而叶知寒的录取通知书上的预备报道专业,也是文学系。
虽然说在现在这个时代,能够获得一个大学的名额,已经是极为不易了。
但他还是很执拗,豫省大学,至少现在的豫省大学不是他的目标院校,也无法实现他的抱负。
叶知寒一边感激着豫大对他的知遇之恩,一边思考着如何才能进入更适合自己的院校,实现自己的军工梦想。
当其他学子坐在米面上昏昏沉沉的休息的时候,叶知寒从背包里取出了一张草纸和一根铅笔,沙沙的书写了起来。
百废待兴这四个字,叶知寒已经说得有些厌倦了。
在这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土地上,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规划。
一个完备的重工业体系。
一个强大且有力的运输系统。
一座先进的军工研究院。
一条属于华夏的核武生产线。
以及……
真正的核武理论数据支持和设计图。
除此之外,还有……一份海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