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赦,离开武英殿的时候都有些汗流浃背的感觉了,实在是因为这一次的案子太敏感了,想要查清楚这些案子也是有些压力。
很明显啊,现在主查这件案子的人明显就是得罪了开国公和颍国公了。
虽然极度不情愿卷入这些麻烦之中,但是身为刑部尚书,这些事情就由不得他了,尤其是知道皇帝的性格,所以有些事情也只能实话实说。
郁新给了暴昭一个同情的眼神,大家对于一些事情也都是心里清楚,先出头的肯定是要挨骂。
暴昭则觉得郁新也不会好过,出现这么一些事情,不是常森和傅忠两个人就能背起来全部的责任,最多说他们的责任不小而已。
看到郁新后,朱允熥直接问道,“现在有了这么多残次货物,大船眼看着就要出海,现在还来得及吗?”郁新连忙说道,“回陛下,臣等此前就在忙着统筹、就近采购一些货物,虽然可能不够,只是想来也能够填补上缺口。”
这也是根据经验得来的,这是根据船队第一次出海后的反馈,所以知道哪些货物好卖、需要哪些东西。也是寻找了一些海商世家的人,仔细询问航路等。
此前的大明确实是有海禁,可是宋元的时候一直都是海贸繁荣,有不少海商就是靠着海贸发家致富。
朱允熥稍微的松了口气说道,“这么说来还行,不至于真的耽误了时辰。你再去催催,货补的上就补,补不上就算了。”
绝对不能误了洋流和季风,真的要是有些货物不足也没法子,更何况带出去的那些商品能不能全都受欢迎,这也是非常难以保证的事情。
最主要的是虽然有一部分残次品等,但是占总体货物当中的数量也不算太多,目前来看是在一成左右。
这就足以让朱允熥等人紧张了,要是继续这么闹下去,以后就不只是一成了。这些蛀虫从中得到的好处,也不只是一万两、二万两那么小的数字。
这些事情必须要现在就开始,要是从初始阶段就出现了状况,以后想要纠正显然就比较难了。
朱允熥总算是稍微的放心一点了,只要不耽误船队及时的出航就行了,虽然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波折,可是好在及时的纠正回来了。
郁新就小心的说道,“陛下,臣以为这一次可以就近多采购一些江南丝绸等物。”
朱允熥点头,随即问道,“这些事情真的要办,还是得户部来。这些银钱拿出去了,至少要等到明年才能拿回来,这还够吗?”
不怪朱允熥这么问,主要就是因为大船队出海本身就是有着非常大的投入,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郑和七下西洋被人诟病了。
别人的船队出海做生意是赚了很多的钱,三宝太监率领的船队出海,基本上是政治挂帅、厚往薄来,以至于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,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。
而朱允熥就不一样了,虽然他也是在尝试着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,再加上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。
他也不会反对朝贡体系的建立,但是绝对不会是拿着大明的金银珠宝去换别人不值钱的东西。
更重要的是大明带出去的是货物,换回来的是黄金、白银,是铜块等等,而不是说像历史上那样用铜钱去买番国的东西。
郁新自然也明白朱允熥的担心,还是非常自信的说道,“回陛下,臣以为若是没有太大变故,国库倒也能支撑。”
夏原吉忽然开口说道,“陛下,臣以为宗室诸王参与其中,必然会有责罚。”
太上皇已经下令要让卷入其中的几位藩王给个说法了,那么后续会追加一些责罚等,这也不用觉得有什么好奇怪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。
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,“确实如此,宗室诸王的供用等该罚还是要罚,这件事情决不能只是申饬一次也就算了。”
只是骂一顿可不行,如果真的只是骂一顿,朱允熥可以保证他的叔叔们还敢再犯类似的错误,他们的心里会慢慢的失去一些敬畏感。
毕竟看似只要是不谋反,大错小错都是申饬一番而已,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。
就算是此前朱樉、朱橚,包括朱守谦回凤阳老家种田,可是王位依然是给留着,回去反省之后还是可以回藩,这自然就让人更加有恃无恐了。
夏原吉就继续补充说道,“此前宗室考评之时,确实有一些亲王府所得供用未满,只是我大明宗室诸王依然富庶。”
这话也没问题,宗室考评归考评,小错稍微扣点供用,但是这些宗室藩王依然可以活的非常滋润,这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了。
朱允熥连连点头说道,“这么说来也是,虽说有些宗室只有小错、并无大过,也看不出来什么。”
夏原吉就连忙补充说道,“陛下,若是秦王等牵扯太深,臣以为所得供用最多只能保证王府日常开支。”
“那我二叔可就有好日子过了!”朱允熥不无调侃的说道,“他大兴土木、锦衣玉食惯了,真要是给他的供用只能管衣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