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曙光骑着三轮车,走在回家的路上,晚秋的风,带着丝丝凉意,吹在脸上让人格外清醒。
今天下午来县城,解决了表妹的户口问题,还顺便卖了一头大野猪,收获了六百四十块钱。
表妹刘福妮,以后就彻底成了他们张家的人,和刘家包括张月娇,都再没有任何关系。
他会给表妹最好的生活,以后还会供她上学,给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。
张曙光不能保证刘福妮一定会大富大贵,但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。
当然,那是小丫头长大了以后,不会变成白眼狼的前提下。
回到家以后,就看到表妹躺在东屋的床上,亲妹妹盼盼,坐在小凳子上,翻着他送的小人书。
娘和奶奶,在东屋给表妹缝着新棉衣。
一场秋雨一场寒,入了深秋以后,只要一变天,就会进入好冷的冬季。
“小光,怎么样?事情顺利吗?”
一看到大孙子回来了,刘桂香就放下手里的针线。
“顺利,刘家答应的很痛快,他们巴不得甩掉福妮,我已经把福妮的户口,从刘家迁了出来。
一会我就去大队部,让我向阳大爷明天去一趟公社,把福妮的户口下到咱们家就行了。”
张曙光在说完以后,全家人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。
只要和刘家不会再有牵扯,福妮这个外孙女,张家还是很愿意养的。
“福妮,把你的户口下到咱们家,以后你就彻底成了咱们家的人了,我想把你的姓改一下,跟着哥哥姓张好不好?”
虽然福妮才五岁,可改姓这种事,张曙光还是征求了她的意见。
“好,我听哥哥的。”
福妮糯糯的回答。
对于五岁的福妮来说,第一个抱她回家的表哥,就是她生命中的一道光。
表哥的怀抱很温暖,很宽厚,让福妮十分贪恋。
“我这就去大队部。”
张曙光拿着户口册,再次出了门。
“小光,今天中午我一到家,你大娘就把情况跟我说了,我狠狠骂了你月影姑姑一顿。”
一见到张曙光,张向阳心里满是愧疚。
在张向阳心里,张曙光帮了他们家这么多,他们这也算是恩将仇报了。
“大爷,您说什么呢?其实是我们家应该感谢月影姑姑才对。
如果不是我月影姑姑善良,把福妮给带了回来,福妮在刘家会活不下去的。
她是我的表妹,是我爷爷奶奶的亲外孙女,我们怎么可能会不管她?
福妮的户口,我已经从刘家迁出来了,这次到大队部,就是要您帮个忙,明天去公社帮福妮把户口落到我们家。”
张曙光掏出户口册,放在了张向阳面前的桌子上。
“福妮有你这样的表哥,有你娘这样的二妗,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。”
张向阳看到户口册,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。
他知道,张曙光是真心实意的接纳了小丫头,不然就算是暂时养着,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去帮她迁户口。
户口落在张庄以后,那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反悔了。
第二天,张向阳去了公社,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,这是他向南兄弟家的事情,公社的工作人员忙不迭的赶紧处理。
领导家的事,向来都没有小事,更何况还是产生过误会的张首长,由不得他们不上心。
五岁的孩子,心性还没有长成,幸福的环境,很容易就能让她忘却曾经的苦难。
刘福妮,现在的张福妮,在全家的爱护之下,短短的几天里,不但身上的伤已经全都好了,性格上也开朗了许多。
最起码吃饭的时候,不会再唯唯诺诺,也敢大声说话了,也敢跟姥姥姥爷还有二妗表哥撒娇了。
两个小丫头,一辆三轮童鞋,院子里每天都是她们咯咯咯的娇笑声。
可能是受大人的影响,村里四五岁的孩子,也很愿意过来找两个小丫头玩。
两个小丫头,一个在县城不受重视,一个被家人保护在家里,她们都是第一次有了这么多小伙伴。
天气一天天的变冷,突然有一天,张曙光早上起床,看到院子里落满了白色的霜。
霜雪一下,齐鲁大地正式进入了冬季。
地表开始上冻,挖河清淤的任务也进入了尾声。
“二叔二婶,向南兄弟拍电报回来了。”
冬日的早晨,张向阳带着一股寒风到了家里。
电报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话。
“房子已收拾好,何时过来随军?”
张向南在家时就说过,到了部队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分配的房子,接媳妇和孩子过去随军。
过了这么长时间,张向南终于把房子给收拾好了。
“小光,眼瞅着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,我想过了年再过去。”
苏红第一时间和张曙光商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