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十四年九月,虽是初秋,可天还是热得让人有些烦闷。
蓝玉的生活却过得无比惬意,他已然辞官赋闲,城外的庄园成了他的一方乐土。
每天种种花草,练练字画,倒也逍遥自在。
谁能想到,他闲来无事写的第一册书一经发售,竟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这书叫《天龙八部》,从市井街巷到高门大院,无人不知,无人不读。
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,还是王府深宅里的达官显贵,都被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、鲜活生动的人物深深吸引。
蓝玉的书舍天天门庭若市,新书一到店,眨眼间就被抢购一空。
走在京城的大街上,要是没看过《天龙八部》,都不好意思跟人搭话聊天。
再说皇宫里,这日,朱元璋正坐在奉天殿批阅奏折,本想着处理完政务就休息。
贴身太监捧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书,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,
“陛下,这是近来极为畅销的一本书,叫《天龙八部》,老奴想着陛下平日里操劳国事,若得闲时也可一读,放松放松。”
朱元璋头也没抬,随手接过,
“放那儿吧。”
等忙完手头的事儿,朱元璋有些疲惫地靠在椅背上,目光扫到了那本书。
他随手翻开,刚看了几页,便被那精彩的开篇吸引住了。
故事里的江湖恩怨、英雄豪情,让他完全沉浸其中,不知不觉,竟看了一整夜。
天渐渐亮了,朱元璋还在全神贯注地读着,丝毫没注意到天色的变化。
他时而眉头紧皱,时而嘴角上扬,完全被书中的情节牵动着情绪。
贴身太监在一旁急得直跺脚,心里叫苦不迭。
他深知皇帝一夜未眠,又没处理国事,这要是被皇后知道了,自己可吃不了兜着走。
犹豫再三,太监还是匆匆跑到了马皇后的寝宫。
他神色慌张,声音带着几分颤抖,
“皇后娘娘,大事不好了!陛下昨夜看那《天龙八部》,一看就是一整夜,到现在都还没歇着,奏折也都撂在那儿没批呢!”
马皇后一听,微微皱起了眉头,
“竟有此事?”
她放下手中的针线,起身匆匆往奉天殿走去。
到了奉天殿,只见朱元璋还坐在案前,手里捧着书,眼睛紧紧盯着书页,案桌上的奏折堆得像座小山。
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,走上前去,轻声说道:
“重八,你这一看就是一整夜,身子怎么受得了?”
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,抬起头,看到马皇后,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,
“妹子,你来了。
这书实在是精彩,我一看就停不下来。”
说着,他还兴奋地指着书页,
“你瞧瞧,这书中的人物,个个有血有肉,那萧峰的豪迈,段誉的痴情,还有那江湖中的恩怨情仇,比咱这朝堂上的事儿可精彩多了!”
马皇后无奈地摇了摇头,看着朱元璋熬得有些发红的眼睛,心疼地说:
“重八,你喜欢看书,我不拦着你。
可你是一国之君,天下的百姓都指望着你呢。
这奏折堆积如山,你若不处理,百姓的事儿可就耽搁了。”
朱元璋挠了挠头,像个做错事的孩子,
“妹子,我知道错了。
这书太引人入胜,我一时没把控住。”
他站起身来,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,
“我这就处理政务,不过这书,等我忙完,还得接着看。”
马皇后看着他,又好气又好笑,
“你呀你,真是个书呆子。
不过,这书既然能让你这么着迷,想来也是有些妙处的。”
她拿起那本《天龙八部》,翻了几页,
“这蓝玉倒真是有些才华,能写出这样的故事。”
朱元璋点了点头,
“蓝玉虽已辞官,可他这本事还在。
这书,不光咱爱看,百姓和那些勋贵们也都喜欢。
看来,这天下之大,能人辈出啊。”
两人正说着,外面传来了大臣们求见的声音。
朱元璋整了整衣冠,对马皇后说:
“妹子,我去处理政务了。
你也别太操劳,照顾好自己。”
马皇后微笑着点了点头,
“你去吧,我知道。”
朱元璋大步走出奉天殿,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而那本《天龙八部》,被他小心地放在了案桌的一角,等待着他下一次的翻阅。
在这个充满权谋与纷争的朝堂之外,一本小小的书,竟给这位帝王带来了片刻的放松与欢愉,也让他看到了另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世界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《天龙八部》的热潮依旧未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