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部,一间有着几十个平方的大办公室,办公室摆着十多张办公桌,每一张办公桌前都挤了两三个医生。
这么多医生聚在一起,并没有闲聊,而是在进行着药典编撰前的验方工作。
这些年通过献方行动,收集了好几万张各式各样的药方,这些医生就是负责初步核验药方的合理性,通过这第一次验证的药方,将会被进一步审核,进入临床阶段。
元雅这会儿跟两名上了年纪的女性老中医正围在一张办公桌前,她刚刚在一个药理完全相冲的方子上画上一x,就听见一道铃声响起。
这是休息的铃声,许多医生也都放下了手中的药方,站起身舒展了一下有发酸的脖子。
元雅则是拿起杯子,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,这时候,接着拿起了一份报纸。
这报纸是部里每天早上发放的,只是因为工作太忙,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,现在终于得空,不只是元雅,其他医生也都翻看了起来。
元雅正看着的时候,就听见边上有人大声说道:“嘿,大家伙快看燕京日报,咱们中医出大新闻了!”
有些医生手里拿着的就是燕京日报,当即就翻看了起来。
而有些医生手中拿着的报纸却是其他报纸,当即就有医生好奇的问道:
“什么大新闻,李医生,你倒是给我们讲讲。”
李医生清了清嗓子,便接着说道:“燕京日报今天用了很大的篇幅刊登了一个文章,标题是中医不是伪科学,年轻中医义诊有奇效!”
“你们猜猜,发表这篇文章的人是谁?”
李医生卖了个关子,但现场有人拿着的就是燕京日报,当即就有医生解答道:“不就是那个什么余教授嘛,这有什么好卖关子的。”
话音刚落,又有医生接过了话茬,“这个余教授不是认为咱们中医是伪科学,在报纸上都发表过几次文章抨击咱们中医了,怎么会忽然就转变了观点?”
已经有医生接着往下看了下去,又有人接着说了下去:“好像是因为一个叫做方别的年轻医生,你们看他治病的手法很奇特啊,把指甲放进香烟中点燃,猛吸一口,当场就止住了呃逆。”
有了解这一点的医生接过了话茬,“我记得在《素问·本病论》中有过一个观点,欲降先升,升已而降,这位方医生应该就是用的这个思路。”
“啊,林医生你说的对,报纸上写的那位方医生也是这么解释的,我看报纸上还说了,方医生也才二十出头,就能对古籍中的论点,引申出实际的治疗方案,真是了不得啊。”又有医生说道。
原本安静的办公室里,因为方别登上报纸,瞬间变得嘈杂了起来,许多人都在表达着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,但都无一例外的对方别表达了赞赏。
现在中医本就被西医狠狠压了一头,再加上还有许多有名的知识分子都不相信中医,甚至还公开怀疑中医的存在是否合理与科学。
所以与中医相关的事情,能上一次报纸,着实不容易,这次方别义诊让那名余教授改变了观点,也是让一众中医师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。
元雅在听到方别的名字之后,整个人就愣住了,双目虽然还盯着报纸,但已经失去了焦距。
跟元雅相邻的一名老医师笑着喊了一句,“元医生,您想什么呢,这么专注?”
元雅这才回过神来,她笑了笑,朝着那名老医师回道:“没什么,就是想起了一个熟人。”
说着,元雅把手中的报纸递向了那名老医师,“我看您手里的是燕京日报吧,能跟我换换吗?”
那名老医师和善的点了点头,“没问题,我刚好已经看完了,咱们正好交换一下。”
元雅跟老医师交换完了报纸,随后快速的找到了众人都讨论着的那则文章,她一字一句的读了下去,当看到上面写着方别的简历之后。
元雅在这一刻,终于确定了,报纸上所说的方别,就是她认识的那个方别!
之前,她只是听见名字,就感觉应该是她所认识的方别,但这个文章实在是太过于惊人,所以元雅下意识的就想在确认一遍。
现在证实了这一点之后,元雅忍不住轻笑,嘴角也扬起了一丝弧度。
她早就发现方别的特别之处,但这次,方别所做的事情,着实是惊艳到了元雅。
刚才跟元雅交换报纸的医生,忽然想起了一件事,她朝着元雅问道:
“诶——对了,刚才报纸上写的那位方医生的工作单位就是轧钢厂附属医院,元医生,我记得您好像也是从那个医院抽调过来的吧?”
元雅轻轻点了点头。
老医师倒吸了一口气,有些惊讶道:“嘶——没想到一个轧钢厂的附属医院竟然卧虎藏龙,不但能有元医生您在,还能再出一位方医生。”
元雅出身不凡,早年间就拜师在萧老名下,凭借这个身份,再加上高超的医术,也是让许多人对她都十分客气。
但医术再好,身份再高,这并不代表元雅在普通人